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新譯通翻譯(服務)有限公司
■新譯通武漢翻譯公司
武漢(Wǔhàn)簡稱漢,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湖北省省會,全市人口979萬。為華中地區最大都市,是全國七大中心城市之一,長江中下游特大城市。世界第三大河長江及其最長支流漢水橫貫市區,將武漢一分為三,形成了武昌、漢口、漢陽三鎮隔江鼎立的格局,唐朝詩人李白在此寫下“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因此武漢自古又稱“江城”。
在清代末期、中華民國時期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初期,武漢經濟繁榮,一度是中國內陸最大城市,位居亞洲前列,曾有武漢在湖北省的位置“東方芝加哥”的美譽。武漢更是中華民國的誕生地,著名的武昌起義便發生在這里。
武漢其行政區劃沿革非常具有歷史特色,可以說是從明代直到辛亥革命乃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歷史的一個縮影。武漢可以看作兩市(漢口、武昌)一縣(漢陽)的合并(故有“武漢三鎮”之說)。其中漢口和武昌從明朝后期起就分別發展成相當規模的城市。在1927年到1949年,這三地分別對應著漢口特別市(過去的直轄市)、武昌市(湖北省省會)和漢陽縣。1927年,國民政府遷都武漢, 首次將漢口、武昌、漢陽合并為京兆區,總稱武漢,開三鎮合并先河。因此,武漢可以說是一個直轄市、一個省會城市和一個縣的緊密聯合體。
武漢淡水資源十分豐富。亞洲第一大河長江及支流漢水在城中交匯。此外武漢城內還有大大小小數十個屬于長江水系的淡水湖(如果算上郊區就有一百多個湖泊,故又得名“百湖之市”)。其中武漢東湖是中國最大的城中湖,湖岸線全長110多公里,水域面積達33平方公里,是杭州西湖水域面積的6倍。據測算,在武漢城區面積中,水域面積占了約四分之一。
武漢的城市文明歷史可追溯到 3500 年前的盤龍城。這是長江流域發掘出的最古老的城池,被學者認為是長江流域文明和黃河流域文明融合的突破口。3500 年間,因水運發達,物產豐富,這里從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并由軍事中心進而發展為區域性政治商貿中心,武漢也因此擁有融匯多元文化的優勢和特質。辛亥革命的首義文化鑄就了武漢人敢為天下先的人文精神。
地理方位
武漢市位于江漢平原東部,長江中游與長江、漢水交匯處。東經113°41′-115°05′,北緯29°58′-31°22′。東端在新洲區柳河鄉將軍山,西端為蔡甸區成功鄉窯灣村,南端在江夏區湖泗鄉劉均堡村,北端至黃陂區蔡店鄉下段家田村。市區由隔江鼎立的武昌、漢口、漢陽三鎮組成,通稱武漢三鎮。周邊與湖北省黃州、鄂州、大冶、咸寧、嘉魚、洪湖、仙桃、漢川、孝感、大悟、紅安、麻城等12個市、縣接壤,形似一只自西向東的彩蝶。在我國經濟地理圈層中,武漢處于優越的中心位置,與長沙、鄭州、洛陽、南昌、九江、合肥、南京等大中城市相距700公里以內,與京、津、滬、穗(廣州) 、渝、西安等特大城市均相距在1200公里左右。特快火車基本10小時左右都可到達。
地形地貌
武漢地形以平原為主,兼有少量低山丘陵以及崗地。
沿著梅子山、龜山、蛇山、洪山、小洪山、珞珈山、喻家山一帶,連同輻射到兩翼的馬房山、桂子山、伏虎山、鳳凰山等構成了武漢地形上的龍脈。沿著這條龍脈,武漢的絕大部分重要機構分布兩側,構成了一條美麗的文化、經濟長廊。這條龍脈的頭是喻家山,腰部是洪山,尾部則是躺在月湖中的梅子山。
平坦平原位于長江、漢江及其支流兩岸以及湖泊周圍。是棉花和蔬菜產區。壟崗平原位于湖泊周圍和丘陵向平原的過渡帶,盛產水稻和魚。丘陵分為三列,均被林木覆蓋:北列分布在新洲區、黃陂區北部;中列橫穿城區;南列分布在蔡甸區、江夏區北部。低山主要分布在黃陂區和新洲區東北部,海拔在200米~500米以上。黃陂區和孝感市交界的雙尖峰,海拔873米,是武漢最高點!
平坦平原:39.25% 壟崗平原:42.56% 丘陵:12.32% 低山:5.85%
氣候
武漢屬北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區,具有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等特點。一年中,1月平均氣溫最低,1℃;7、8月平均氣溫最高,28.7℃,夏季長達135天。由于武漢處于北緯30度,夏季正午太陽高度可達83°,居于內陸、距海洋遠,周圍地形如盆地、集熱容易散熱難,河湖多、晚上水汽多,加上城市熱島效應和伏旱時副高控制,因而城區氣溫最高可以達到42℃,十分悶熱,是中國三大火爐之一。初夏梅雨季節雨量較集中,年降水量為1050~1200毫米。武漢活動積溫在5000℃~5300℃之間,年無霜期240天。
氣候環境
武漢市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傮w氣候環境良好,近幾年30年來,年均降雨量1269毫米,且多集中在6-8月。年均氣溫15.8℃-17.5℃,年無霜期一般為211天-272天,年日照總時數1810小時-2100小時。
聯系方式(請點擊各地公司就近垂詢)
中國 北京
上海 廣州 深圳 杭州 南京 長沙 武漢 重慶 成都
|